ISF-HALC005 - 澳控社及其他国家或地区相关军事设定
军事设定
在以下论述中,我们将简单地把近未来的地面武装划分成以下(M+)代际:
- (M+0)现代(2025),有类似现代的编制和武装,轻步兵负重能力20~40kg。
- (M+1)现代+,有类似现代的编制,但是无人机、班组微型轮足运输设备(机器狗)、无源外骨骼纳入了装备,信火一体的进一步建设,轻步兵负重能力50kg。
- (M+2)现代++,类似M+1的编制,但是有低功能有源外骨骼,进一步的信火一体建设,单兵基本免疫小口径步枪弹,轻步兵能力负重75kg以上。
- (M+3)近未来,编制大幅度改变,有高功能有源外骨骼(动力装甲),武装火箭弹化,单兵武器部分电能化,单兵护甲基本免疫大口径枪弹,轻步兵能力负重120kg以上。
- (M+4)近未来+,类似M+3的编制,轻步兵编制减少,地面前线无人化。
- (M+5)近未来++,编制大规模改变,地面前线完全无人化,采用轮足步行机作为战斗平台。
海中武装遵循以下代际划分:
- (M+0)类似现代的海军建设
- (M+1)一定的无人化海面载具建设
- (M+2)无人机航母,十万吨级高自持能力高潜深的核动力潜艇
- (M+3)携带定向能武器的大型盾舰
- (M+4)大型快速浮岛的建造
空中武装遵循以下代际划分:
- (M+0)类似现代的空军建设
- (M+1)六代有人机服役
- (M+2)中型忠诚僚机
- (M+3)重型无人制空机,高超载具
- (M+4)载荷更多的高超载具
- (M+5)万吨级亚音速超长续航空中平台
在天武装不划分代际。
以下我们评价澳控社和其他势力在不同时间点达到的武装水平:
澳控社
我们将2036~2055年称为低技术优势区间,2055~2060中技术优势区间,2060之后为高技术优势区间。
2036年
陆军
技术水平为M+0,总体实力不入流。
陆军以产战一体兵团和民兵为主,其中产战一体兵团数量约一百万,周期性军事训练计划训练的民兵有约七百万。
武器装备水平:
轻武器主要以钟、米、鹅产装备为主。
其中步枪弹混杂5.8mm口径、5.56mm口径和5.45mm口径,使用5.8mm口径的武器有QBZ191,QBU191,QJB201,QJS161,QBZ95-1等,使用5.56mm口径的有M4A1,HK416,M249等,使用5.45mm口径的主要有AK12。
机枪弹混杂12.7x108mm、12.7x99mm和14.5mm,机枪有使用QJZ171,89重机枪,M2重机枪,反器材步枪多样。
榴弹混杂30mm,35mm,40mm,发射器多样。
单兵火箭弹、无后坐力炮多样。
单兵无人机主要为だじ产民用无人机改装。
服装及防护,为M+0水平。
重武器主要以钟、米产装备为主。
步兵载具以钟产大八轮为主。
炮兵主要由自行榴弹炮、自行火箭炮为主。
海军
基本没有,海军战略为依托陆军火力进行近岸防御。
空军
以各式无人机为主,有人载具极少。
天军
不存在。
核军
核力量主要为陆、空持有,拥有数十枚钟、米、鹅制聚变弹头,单枚当量在十万至百万吨之间,无投射载具;拥有数十枚战术核武器,单枚当量在千吨级别。
2042年
进行了全面的武装升级,以应对日益激烈的地缘局势。
陆军
技术水平为M+1,武装量可装备六百万人以上。
统一了轻武器弹药口径为以下6种:5.8x40mm聚合物埋头手枪弹,5.8x70mm聚合物埋头步枪弹,12.8x100mm机枪弹,20x40mm聚合物埋头微型霰/爆弹,20x120mm爆弹,40mm低压榴弹,对应的弹药基数是80发、300发、600发、60发、60发、120发。
轻武器上大规模采用聚合物、玻璃纤维、碳纤维、轻合金(钛合金或铝合金等)来减重。同时,澳控社大量使用聚合物弹壳;使用电打火;使用电磁枪机回收燃气能量来为电力系统充电和枪机复进;使用智能融合瞄具来进行火控装订;使用单兵混合现实设备进行武器遥控、获得传感器回传信息和数据链共享:
使用42EBG00阿卡林手枪,采用20发弹匣(装填5.8x40mm弹药),空重约500g。
使用42EBG01微型冲锋枪,采用40发弹匣(装填5.8x40mm弹药),空重约1.2kg。
使用42EBG02制式步枪,双路供弹,采用两个30发一倍一路(双排双进)弹匣(装填5.8x70mm弹药)供弹或者一个60发一倍两路弹匣供弹,空重约2.5kg(500mm枪管,全枪长790mm);亦可以使用一个120发两倍两路弹匣供弹,也可以装载一路/二路微型供弹机来使用弹链。
使用42EBG03班用机枪,四路供弹,采用四个发一倍一路,或者两个一倍两路,或者两个两倍两路,或者一个120发一倍四路机枪弹匣,或者一个240发两倍四路机器弹匣供弹。空重约3.6kg,与步枪可通用枪管和很多组件。
使用42EBG04微型爆弹发射器,有多个变种,发射20x40mm弹药。
使用42EBG05通用机枪,双路供弹,自带微型供弹机,采用12.8x100mm机枪弹,空重约18kg,全系统空重约25kg。
使用42EBG06准炮,采用10发/20发弹匣(装填20x120mm弹药,有AP,APHE,HE,HE-RAP,APFSDS等多种弹药类型),空重约16kg。
使用42EBG07自动榴弹枪,使用弹链或弹匣,空重约10kg。
武器均支持高度的拓展和替换改装。
对于单兵,从内向外首先穿着附着有定位装置、肌电传感器的排汗除臭保湿保温(恒温)水冷服,外骨骼和装甲板,迷彩服。单兵除服装、热工质/电池背包和枪械外,还携带不限量的一次性筒、无人机等。便携式饮料机和食物额外再占据约5kg的重量。
重武器上,实现全自行化、全载具化。平台包括轮式、履带、轮足三种。通过单位的通过等级和火力能力(距离、投射量、到达时间间隔等)来进行一定程度的自动化战术战略判断。
有战车(多种平台)、无后坐力炮、小型集装火箭等作为(轻型单位)连属火力。
有战车、自行榴弹炮、自行火箭炮、无人机弹射车为主要旅属火力。
MBT设计较为传统(类似于现代设计)。
指挥上高度扁平化,采用四四制,但是实际一级指挥直接指挥下两级的16个单位:采用班-连-旅-军的指挥层级。军一级指挥坐镇中央,旅指在后方进行协调,连指在前线进行协调。
海军
依然以近岸防御为主,使用核水雷、潜艇和无人地效飞行船进行拒止。
无人地效飞行船可以投送一发1.2t左右的反舰导弹。
潜艇可以进行一定程度的导弹投送。
空军
技术水平为M+2。
建造六代超重型有人机,无人制空机,500t级运输机,大型预警机。使用新开发的亚音速重型和超音速重型平台进行多种空中单位的设计。
天军
和平使用太空,积累空间技术。
核军
自产多种弹头,以1.2Mt(可调当量,200kg)重的聚变弹头和1kt(可调当量,30kg)的战术弹头为主。
依托海陆空单位进行投送。
2048年
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战备升级。
陆军
技术水平为M+2,大量将无人机、机械狗纳入编制。枪机全电磁化,取消导气管(如制式步枪的卡宾枪化:改进为42ETG02,同时缩短枪管至400mm,全枪长缩短至659.5mm,重量减轻至2.3kg,移动了一些电子系统的位置,兼容原42EBG02的许多部件)。轻步兵已逐步升级为低功能有源外骨骼。
海军
技术水平M+2,开始建造一些大型水面单位,如盾舰、无人机母舰,开始谋求区域拒止能力。
空军
技术水平为M+3。继续积累空军力量,开始设计并建造500t,1kt,2kt空中平台,高超平台开始设计建造。
天军
取得成熟的火箭复用技术,开始设计并建造三模核推SSTO。
核军
更先进的投送平台。大量制造弹头。
2050年
战时(代理国战争)的战备升级。
陆军
技术水平达到M+3,轻步兵进行全面动力装甲化。5.8mm弹药淘汰(给后方、二线部队使用),前线使用12.8mm步枪和20mm机枪(设计上是原02和05的放大升级)。单兵装备40mm电弹火箭弹(20发一集装)。25t轮足平台成熟,减少该吨级轮式载具和履带载具的建造。
其他军种
技术水平上无显著提升。
2052~2055年
军队逐步无人化,逐步进入中技术优势区间。
陆军
M+4技术水平,轻步兵编制不断减少。50t核动力轮足平台逐渐成熟,作为MBT使用。
海军
M+3技术水平,开始建造搭载10MW舰载定向能武器的激光盾舰。
空军
M+4技术水平,大型高超平台服役,低空武库鸟服役,中空(10km左右高度)4kt平台设计建造。
天军
大量研究,一定程度的试验。
2060年
由于解除了奇点预防条例的限制,进入高技术优势区间。
陆军
M+5技术水平,100t核动力轮足平台成熟,可搭载十兆瓦级激光器,配合50t和25t轮足平台进行作战。
海军
M+4技术水平,大量造舰,吉瓦激光器上舰;制造超大型快速浮岛以供空军大型载具起降和区域投送。
空军
M+5技术水平,万吨武库鸟设计建造,搭载百兆瓦激光器和大量传感器,可以高效进行区域进攻、防御任务。
天军
通过多种途径(可回收火箭、SSTO、发射回路)进行大规模发射、补给。迅速取得了绝对制天权,可以对地球上的几乎任意位置进行打击,拦截任意可能的ICBM发射。
2065年
全球已经统一,军事力量封存拆解。
回收各种核动力载具、弹头中的核素以供生产使用。战功赫赫的武备进入博物馆以供人们驻足观看。
海陆空仅保留极少量装备以供防爆、治安部队使用。天军装备改装以用于生产。
其余世界
2040年
陆军
M+0,钟陆军换装40制装备,米沿用6.8口径枪械系统。无源外骨骼开始验证。
海军
M+0,由于经济原因钟米缺少新舰制造。
空军
M+1,大量的六代有人机服役。
天军
一定程度的重视,但是经费不足以支撑进一步的研究。
2048年
陆军
M+1,钟米开始普及无源外骨骼。代理国军队少量使用。
海军
M+1,钟米开始大量建造CSG。
空军
M+1,继续建造六代有人机。
2057年
陆军
M+2,钟米开始普及低功能有源外骨骼。
海军
M+2,大型核潜艇的建造。
空军
M+2,一定程度的大型无人机服役。
天军
太空军载具研究进行中,一些验证载荷的发射。
核军
大量恢复ICBM制造、战术核武器制造。
2061年
陆军
钟米沿岸已经被登陆,残余部队在M+3水平,一部分部队妄图进行游击战。重点转向防御任务,开始大量建造轨道狙击炮。
海军
M+3水平,残余的北约海军龟缩至大西洋为沿岸进行支援。
空军
M+3水平,但数量较少。由于生产力受到重大打击,采取龟缩战略。
天军
少量未发射载具,但没有机会发射。主要依托于地基激光炮、快速反应反轨道导弹、轨道狙击炮进行对天作战。
核军
基本消灭。